快遞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13億多人口全年快遞業務消費量共20億件,而美國3億人口全年快遞業務消費量卻達75億件。目前,我國快遞業務收入還不到GDP的0.3%,而發達國家則達到1%。去年我省14家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完成業務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20.4%,占全省GDP的比重更低。 省郵政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我省快遞業規模相對較小,但發展迅速。客觀來說,也存在著快遞服務質量不高、安全隱患較多等突出問題,與國際快遞巨頭相比差距較大。”省快遞行業協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省內快遞服務除國有的郵政公司外,其他如民營、合資快遞企業的規模、業務量相對較小,省內網絡也還不夠健全,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已備案的21個快遞品牌,在全省90個市、縣共有441個網點或分支機構,多數網絡型品牌快遞企業的網點分布率尚不足30%。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全省快遞近5000名從業人員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不足20%,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后勁。
集裝箱海運市場方面,渤海證券認為其長期景氣程度向上。據介紹,新簽訂單數量、二手船價格指數以及HRCI指數都可以很好的反應這個市場真正的參與者對于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期,從以上三個指標來看,集運市場的復蘇遠未達到運費復蘇的那種程度,未來運費水平的維持依然要靠集運公司對運力的控制,渤海證券認為“以盈利為目標函數,需求決定供給”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集運的特點,短期內集運仍將面臨匯率波動、歐美復蘇的反復和行業自身運力的調整等問題;從供求增速差的角度看,2010年集運增速將略高于需求增速1-2個百分點,2011年預期需求增速將超過運力供給增速,長期看行業整體景氣程度繼續上行; 另外,油輪海運市場下半年將進入旺季。渤海證券認為,短期看,今年油輪行業的供求預期將達到平衡,甚至是需求增速略高于供給,從季節性的角度看,今年油輪真正的旺季尚未到來,因此繼續看好今年全年的運費;中期看,2010年目前預期的拆卸量有可能達不到,2011年預期的交付比例較高,這兩個條件可能造成2011年運力增速預期偏高,實際情況很有可能好于目前的預期;長期看,中國煉油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進入一段產能的集中釋放期(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7%),全球原油產銷地分離的情況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產量和消費量將持續增長(2007-2035年OPEC的產量的預期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左右)波斯灣產量份額仍將繼續上升,而油輪訂單運力的交付在2012年之后預期將出現明顯下降,油輪行業屆時將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繁榮周期。 (責任編輯:Taylor) |